世界看热讯:你一定要去B站看这2个视频,强烈推荐!

2023-02-21 05:58:12   来源:临公子的后花园

点击下方卡片

回复“30”抽取经典纸质书

回复“50”领取50本超赞好书


【资料图】

作者l 临公子

来源l 临公子的小日子

我平时最常的娱乐项目,是平躺着刷B站 。 尤其人很累时,会刷一些沉浸式视频,像沉浸式做咖啡啊、沉浸式撸猫啊、沉浸式画画啊啥的。 刷半小时,大脑清空了,血槽也恢复差不多了,再继续工作。 在治愈之余,有时居然还能一些奇妙的感动。今天分享两个~ 01我日常刷的“沉浸式”up之一@在下曼妥思,主业修复文物字画。 我是在他修复一副日本古画那期视频入坑的,《【修复日寄】我修好了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画》。

(可戳下方公众号后台回复“曼妥思”,观看该视频):

古画破损严重,除了画心缺损20cm,外加密密麻麻的缝隙、坑坑洼洼的边缘,画心也没贴合住、又从板上崩开变形…… 整个就是一断壁残垣。 字画署名“元舟”,不知名的日本小画师(=画不值钱 ) 。 过程就不赘述了,看视频就好。阿思花了好几天,修复好时天已经亮了。 他默默说了句: “元舟君,你的画,我修好了。 ” 配上bgm,妈呀,这略羞耻的台词突然有点儿让人鼻酸是怎么回事? ! 一幅画跨越了时空、跨越了国家,从被贱卖到冷藏,再经历种种波折到最后重焕生机, 两个不同时空里的人,仿佛通过一幅画在安静对话。 好 了回到现实。 文物修复是一个超级冷门的专业,冷门到,“生化环材”在它面前估计都算热门了。 阿思一边拍文物修复,另一边,整天都劝退想报文物修复的小朋友,送他们只有两个字“快逃”。 最要命的两个硬伤:

1、就业难。

2、收入低。

二合一,嗯,天坑专业中的战斗机。 以他所在学校为例,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一年几百个毕业生,毕业后从事修复工作的,两只手数得过来,能去的地方反正也就那些。 “没人抢我们,我们也没几个人被抢”。 待遇低,但又 只能去1-2线城市 ,因为345线很多地方没有博物馆。 阿思说,他在上海,工资活命是可以的,但买车买房是不可能的。 那不去博物馆,自己创业行不行?

可以。

就是活不长。

他一个学修复装裱的学姐就是创业做工作室,不到一年,关门倒闭。 连他师傅看到他副业做up主,都 劝他要把精力好好放在拍视频上 。 很多人对文物修复的印象,估计来自于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。 可现实中哪有那么多文物可修啊? 多数名贵字画,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都抢修差不多了。 修复,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 常常需要好几年、甚至好几十年,修复师陪伴着文物,度过一个个春夏秋冬,让它们一层层旧貌换新颜。 反复,枯燥,安静。 相比主流社会的内卷、996、追逐忙碌,修复文物的世界,仿佛是与世隔绝的另外一番天地。 每天静默地与几十年前、几百年前的物品无声对话。 它又是份苦差事。 非常耗眼,盯着画纸一连几小时,盯着眼睛冒火星子。 阿思20出头,就必须绑着护腰才能干活。 安慰的是,他现在做up主偶尔能接广告赚钱了。 这位脑洞清奇的修复师,有一次接了个电动牙刷的商单,在微醺的状态下开箱了一个挖土文创,然后……用电动牙刷洗脏兮兮的陶土,连做旧外壳都给抛光了。 哈哈哈哈这是什么骚用途啊?! 观众看了沉默,甲方看了流泪。 总之,有事没事看看修复文物,我觉得还挺能抚平内心那点儿小波澜的。 就感觉呀, 我们对宇宙来说都是沧海一粟,百年之后,皆是尘土 。 我们拥有什么、经历过什么、有过哪些悲欢离合,搁在几千年的时光轨迹里,一切都显得无足轻重。 嗯,这么一想,人就释然多了 ~ 02我平时还喜欢看一些住宅改造节目,像日本的《全能住宅改造王》。 在B站上刷着刷着,就刷到专门讲家装改造综艺的@百万巨星麒麟君(PS.up的磁性气泡音我很喜欢 ) (可在下方公众号后台回复 “麒麟君”,观看该视频): 日本的住宅改造真挺魔性的。 因为建筑师完全是被奇形怪状的建筑环境逼出来的啊! 有一期的主人公,大口夫妇,希望能在夹角27°、实际面积不到30㎡的三角形地皮上盖房子。 此外,

要看起来宽敞些

要有两间厕所,

要通风好+窗户多,

要采光好,

要有足够的收纳空间。

而预算,只有800万日元(差不多40万人民币吧,可注意哈,这个是建造房子+所有装修+所有家具的钱,而且位置是在寸土寸金的东京新宿)。 这些要求单拎出来都不过分,但对大口来说,都很过分。 其实想想,能买下这么冤种地皮的人,多少也挺冤种的。 而大口的这个冤,和普通人理解的冤还不太一样。 大口先生原本在名古屋经营一家小古董店,小地方,受众少,古董生意每况愈下,于是他和太太决定搬到东京。 他们用多年辛苦攒下的1500万日元,在繁华的新宿买下一块地,打算建一栋4层小楼。 天有不测风云。 由于没在合同中签订清楚细则,施工方做的地基强度不符合标准,折腾好半天,结果是,自己要承担全责。 还没建成的小楼成了烂尾楼。 1500万日元,毁于一旦。 怎么办? 唉,真的也没办法,大口只能白天卖古董、晚上去饭店打工,再使劲儿省钱,重新攒下一笔房钱。 1、自己当劳动力是必须的,防水、瓷砖、刷墙都自己来; 2、 连平时买一瓶水也要记账,每天看开销。 3、新房还是毛坯房时,他就退掉原本的日租房住进来,结果发现,没通水的房子,如果用水全部购买得和房租差不多了。 只好又先搬到名古屋。 新家还没盖好,他已经搬家3次了。 就是这么一个普通又倒霉的男人,在节目中没有表现出任何沮丧。

和设计师沟通时,笑着;

去拜托施工方时,笑着;

给新家的邻居们送礼物,表示打搅时,笑着;

说一大笔钱打水漂时,也笑着。

啊,看了让人有些心疼。 这就是平凡小人物的生活吧,天大的难题,也只能自己想办法扛着,哪怕强颜欢笑,但只有笑着面对,才可能有转机。 对了有个小细节。 设计师用多出的预算, 买了一颗小树种在房子外。来年春天,小树就能长到二楼,大口夫妇就能在窗外看到它了。 一切依然充满期望。 我看这类节目,好像 泪点会变低诶。 记得有一期改造,设计师把原来屋中的一朵花移植到了新装修的小亭子里,特别别致,进出都能看到。 主人公看到时眼眶就红了,因为那是她已过世的妈妈,生前种下的花。 有时看得又苦笑不得。 比如有个“老倒霉蛋”设计师柴田,经常拿着低得离谱的预算去改装。 看他熟练地用泡沫+铝箔纸自制屋顶隔热板,不知道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建筑履历,才能想出这种诡异的方法。 表面看是在设计房子、设计装修, 其实,是在打造一个要陪伴几十年的空间。 就还蛮治愈的。 03这两个视频,原本没什么联系,看着看着我突然有个感觉呀, 再怎么热爱的职业,真的也有1万种苦恼。 不说冷门职业,就说此刻,我码字,副业写公众号。 我确实很喜欢写作,前两年几乎没啥收入,但从来没想过停更。 后来慢慢上了轨道,困扰也跟着水涨船高。 有时想躺平想放空,但时间对我来说太稀缺了,躺平太久我忍不住懊恼,懊恼多了又演化成emo ; 有时熬夜写文章,标题没起好,阅读量扑街得心里拔凉拔凉的,只好自我安慰,“算了算了,起起落落落落落落是常态” ; 有时很感兴趣的东西,了解后发现不适合自己,陷入自我怀疑:我是不是这里不行那里不行? 这感觉怎么说呢,就像再美好的婚姻,一生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,50次掐死对方的冲动。 可这世上的好东西,都是酸甜苦辣交杂的。 你吃了5口的苦,换来1口甜,这口甜又支撑你继续咽下5口的苦,再等来一口甜。就在这交替中,品尝到了人生况味 。 时空万物皆不易。 各有各的荆棘,各有各的星辰。 可还能怎么样啊?努力支棱起来呀! 我这样的普通人,不是天赋型更不是资源型,从小就是人堆里平平无奇的“那谁谁”,能拿得出手的,好像也只有好好努力、默默往前多走几步路,直到撞上一点儿运气。 其实今天写这篇时,人是稍有emo的。 对自己不太满意,总认为这段时间乏善可陈。 但不顺也好,困境也罢,它们都是常态啊。 想明白了,人就不拧巴了。 那些不如意呀,也变成色彩斑驳道路上的一颗小石子啦哈哈哈~ —END— 扫码围观临公子花里胡哨的朋友圈这篇文章来自我的小号 【临公子的小日子】 ,关注它后: 发送“30”,抽取我精选的纸质书哦,每周都有,包邮送上。 发送“50”,免费赠送50本财商书籍,包括贫穷的本质、富爸爸与穷爸爸、小狗钱钱、反脆弱、黑天鹅等,每本都非常经典。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后 回复\"30”“50”

标签: 差不多了 对我来说 地基强度